蔡澜

《身后事须知》序

中国人最忌讳讨论死亡,没有很多文献可以参考。
生老病死既然一定来到,为何不去谈?对于死,我自己是从旅行中学习,到了纽澳这才知道葬礼可以变成音乐。去墨西哥,学会人死了,放烟花庆祝。并不一定是悲哀的,故人去另外一个欢乐的世界。
但是,轮到家父去世时,我痛哭不已。到底,我并不洒脱,我是一个凡人。有了深厚的感情,不悲哀不行。
但过后怎么办?我们一家人束手无策,只有问人,如何找棺木,免不了世俗,兄弟姐姐们还要在报纸上刊登讣文,我坐在报馆广告部痴等,心中怒火燃烧。
殡仪馆人员来到,说要即刻对尸体做防腐工作,此时,我才第一次学会一个叫 embalm的英文字。读弘一法师文章多,说人死后要保持八个小时不去动,一向相信他所言,也许是灵魂尚在,那受得了如火焚身的防腐液呢?故吩咐殡仪馆人员迟些再来。
土葬呢?或是火葬?在斩光原始森林建屋子的今天,前者几乎是一种奢侈,也有些国家只允许火葬了。怎么决定都好,原来要领取许可证的。哈,生也要,死也要,我们一身是证。但这也代表了我们对死亡的无知。
好在,当今香港的食物环境 卫生署出版了一本叫《身后事须知》的小册子,说明一切后事的安排,才有点依据。
这本书是必读的,像人是必死的一样,隆重向各位推荐。
悲哀得以欢乐作一平衡。说些好笑的,一直不明白,为什么死亡也关食物环境 卫生署事?食物安全和环境 卫生已够这个署忙的了。死,交给别的部门去做吧?哈哈哈。
轮到我的话,将骨灰撒在维多利亚海港吧,每晚看着两岸灿烂的灯光,真快乐。


 
   
评论(11)
热度(106)
我叫蔡澜,听起来像菜篮,买菜的篮子,所以一生注定得吃吃喝喝。现在在摆个龙门阵,只谈美食,不论政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