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澜

琉璃工房

杨惠珊相约谈公事,拖延甚久,至今才有功夫,专程到上海一趟,和她见面。
说好不准她来机场,好在是派了秘书孙小姐迎接,安心。
这个女子口齿伶俐,脑筋转数又快。一路谈天,转眼就到「琉璃工房」。
好大的一个厂,占地上百亩,员工千人以上,惠珊和张先生这几十年的心血,呈现在我眼前。
笑嘻嘻相迎,惠珊依然故我,还是那么漂亮。张兄也不觉老,算岁数,应该近六十了,看起来像五十出头。
先到他们的会客室,像间私人客厅,互相道了冷暖之后,就吃饭。
这次是让大厨林家顺表演手艺,他三十左右,是秘书孙小姐的先生。
做出来的几道沪菜,地道得很,尤其是那碗荠菜黄鱼羮,浙江人如查先生和倪匡兄,吃了也一定赞好。
饭后参观工厂,由琉璃的原料开始,到完成的作品,中间过程的辛酸,没有亲自看到,是感受不来的。数十件作品,花了那么多功夫制作,一进了窟,烧出来,完美的只有一二,其余全部毁掉。
这么多年来的摸索,让惠珊悟出许多道理,在琉璃的制作,做出首创的工序,也没有去注册,让模仿者尽量抄袭。
又看到心脏区的制作部,上百名工作者精心制作,把惠珊酝酿出的原型分拆,才进入生产。她自己工作的地方占很小的一个位置,每日埋头。
相反地,我们的张先生有一个巨型的办公室,还加了一个很大的阳台。室中布满艺术和宗教的丛书,张先生优哉游哉阅读,把新主意和惠珊共享,令人羡慕不已。
当今作品布满神州,香港也不少专卖店,需惊人的产量。每一件,都含着两人的血汗和眼泪,想至此,就不觉得价钱的高昂。
「去看看我们将要开幕的博物馆吧?」惠珊说。
我一听到博物馆,好像有点沉重。

 
   
评论(1)
热度(14)
我叫蔡澜,听起来像菜篮,买菜的篮子,所以一生注定得吃吃喝喝。现在在摆个龙门阵,只谈美食,不论政治。